中国烹饪与法国烹饪、土耳其烹饪被认为是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用火加工食物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起点;陶器的发明是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,人类真正进入烹饪时代。中国烹饪经历了夏商周的“铜烹时期”、西汉以后的“铁烹时期”,发展到现在,烹饪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,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风味体系。四川成都、广东顺德、江苏扬州、澳门、江苏淮安五座城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(UCCN)先后授予“美食之都”称号。
一、中国菜系的划分
菜系,是指在选料、切配、烹饪等技艺方面,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,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,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。
早在明清时期,我国就形成了鲁、苏(淮扬)、粤、川,“四大菜系”。那是人们称为“帮口”或“帮口菜”。后来,在“四大菜系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徽(安徽)、浙(浙江)、闽(福建)、湘(湖南)四个菜系,形成了“八大菜系”;此后又增加了京(北京)、沪(上海)菜系,称为“十大菜系”;增加豫(河南)、秦(陕西)菜系后,称为“十二大菜系”。
二、中国四大菜系简介
1.鲁菜
鲁菜即山东菜,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、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,有北方代表菜之称。鲁菜源远流长,其菜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南北朝时已初具规模。到唐宋时期,山东菜已经成为北方地区菜肴的主要代表,并流传到全国各地。元、明、清各代,山东菜进入宫廷,并称为御膳支柱。现代北京的仿膳菜仍具有鲁菜特色。
鲁菜的主要特点是:讲究调味醇正,口味偏于咸鲜,具有鲜、嫩、香、脆的特色。烹调技法以爆、扒技法独特而见长,颇具特色的是善用酱、葱、蒜调味和用清汤、奶汤增鲜。鲁菜以其风味独特、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,它对其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。鲁菜由济南菜(齐鲁风味)、青岛菜(胶辽风味)组成,孔府菜也自成体系。
鲁菜的代表名菜有糖醋鲤鱼、九转大肠、德州扒鸡、油爆双脆、葱烧海参、清蒸加吉鱼、清汤燕菜、炸蛎黄、油爆海螺、原壳鲍鱼、海米珍珠笋、燕窝四大件等。
2.苏菜
苏菜又称淮扬菜。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,气候寒暖适宜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之称。“春有刀鲚夏有鲥,秋有肥鹅冬有蔬”,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菜蔬连续上市,为烹饪技术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。
苏菜的主要特点是:用料广泛,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;刀工精细,烹调方法多样,擅长炖、焖、煨、焐;追求本味,清鲜平和,适应性强;菜品风格雅丽、形质均美。苏菜由淮扬菜(扬州、淮安)、江宁菜(南京、镇江)、苏锡菜(苏州、无锡)等几部分组成,以淮扬菜为代表。
苏菜的代表名菜有松鼠鳜鱼、碧螺吓仁、响油鳝糊、叫花鸡、太湖银鱼、清炖蟹粉狮子头、大煮干丝、三套鸭、水晶肴肉、盐水鸭、霸王别姬、羊方藏鱼等。
3.粤菜
粤菜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。由于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,水陆交通四通八达,所以很早便是岭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饮食文化比较发达。同时,广东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,在长期与西方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中,汲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,使粤菜日渐完善。加之旅居海外的华侨把欧美、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,丰富了粤菜菜谱的内容,促进了粤菜的发展。
粤菜历来以选料广博奇杂、菜肴新颖奇异而闻名全国。广东各地对鱼虾、禽畜、野味烹制均有专长,尤其对“蛇”的制作有独到之处。同时,广东属亚热带,天气炎热,这也给食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,其口味清淡,重汤菜。粤菜由广府(以广州场为代表)、客家(又称东江风味,以惠州菜为代表)、潮汕(以潮州菜为代表)三种风味组成,以广府风味为代表。
粤菜的代表名菜有白灼海虾、脆皮乳猪、白云猪手、太爷鸡、香芋扣肉、黄埔炒蛋、炖禾虫、五彩炒蛇丝、东江盐焗鸡、爽口牛丸、油泡鲜虾仁等。
4.川菜
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,历史悠久。从秦朝到三国时期,成都逐渐成为四川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使川菜得到不断发展,逐渐成为我国一个主要地方菜系,蜚声海内外,有“食在中国,味在四川”之说。
川菜发展至今,已具有用料广博、味道多样、菜肴适应面广三个特征,其中尤以味型多样、变化巧妙而著称。川菜调味多用三椒(辣椒、花椒、胡椒)和鲜姜、豆瓣酱等,不同的配比,化出了麻辣、酸辣、椒麻、麻酱、蒜泥、芥末、红油、糖醋、鱼香、怪味等各种味型,无不厚实醇浓,具有“一菜一格”“百菜百味”的特殊风味。川菜包括重庆、成都和乐山、内江、自贡等地方菜,主要分为蓉派(成都、乐山)、渝派(重庆、达州)和盐帮(自贡、内江)菜三类。
川菜的代表名菜有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、夫妻肺片、麻婆豆腐、回锅肉、灯影牛肉、樟茶鸭子、干煸牛肉丝,水煮鱼,怪味鸡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