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侯乙一定是一位骨灰级音乐发烧友。他墓中除了那套震惊世界的编钟外,还有编磬、鼓、琴、瑟、均钟(律准)、笙、排箫、篪(chí)等八种乐器,百十余件。
考古学上有“湿千年,干百年,不干不湿就半年”的说法。曾侯乙墓中积满了水,得以使漆木器文物很完好地保存下来。这其中的乐器对于我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依据演奏方法可分为三类:打击乐、弹拨乐和吹奏乐。
笙(复制品),笙斗是用葫芦做的,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细竹管,出土时大部分已散乱残断。
排箫,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。吹奏乐器。排箫又称“参差”或“箫”。曾侯乙墓出土排箫2件。均由13根长短参差的竹制箫管经三个竹夹缠缚而成。其中一件出土时有八个箫管仍能吹奏出超过五声的乐音。
这件类似笛子的乐器是篪
磬架是青铜铸造的,以两个长颈怪兽为座,上面放置两根饰有错金花纹、两端有透雕龙形的圆杆为横梁。磬架保存完好,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编磬的排列及悬挂方式。出土时,磬块多数已断裂侵蚀。复原研究显示,磬块由石灰石或大理石磨制,共32具, 分上下二组悬挂于横梁之上,音色清脆明亮。这套编磬音域跨三个八度,十二律齐备、可以旋宫转调。
这里陈列的磬块是复制品,磬架是原件。
与编磬一同出土的还有演奏编磬的两个木槌及装磬块的漆木匣三件。素漆木磬匣,出土共3件。用于储藏磬块。可装磬块41件。磬槽前刻有编号;匣盖上刻有按照音列放置磬块的说明。
彩漆击磬、敲钟木槌
彩漆撞钟木棒,演奏工具,髹漆彩绘而成,共出土2根,用于击奏下层大钟。此外,另出土有六把彩漆敲钟木槌,用于击奏中、上层编钟。据此推断整个编钟的演奏人员共有五名成员,其中二人持撞钟棒击奏下层大型甬钟,其余三人各持一对木槌击奏中上层的甬钟和钮钟。
彩漆悬鼓
建鼓座,鼓座为青铜铸造,底座圆形,装饰以纠结缠绕的群龙形象,重192.1公斤。用来插建鼓的空心圆柱被群龙所簇拥。空心圆柱的口沿内圈刻有“曾侯乙作持”五个字,外圈镶嵌有绿松石,出土时大都脱落。簇拥着空心圆柱的圆雕群龙,由八对主龙及攀附其身、首、尾的数十条小龙组成。鼓座的铸造采用了分铸、铸接、焊接结合的方法。先分别铸出底座、主龙和小龙、空心圆柱,再通过铸接和焊接将其结合在一体。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。
彩漆五弦琴
素漆十弦琴
五弦琴和十弦琴琴身都是用一块整木雕成,内腔凿空形成共鸣箱。有专家认为五弦琴为“均钟”,是为编钟定音的工具,有学者认为,彩漆五弦器是古代为编钟校对音高的仪器“均钟木”,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音叉和校音器。它既是实用的乐器,也是华美的工艺品。
这两件乐器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出土。
瑟,所用木料多为榉木。古代瑟的弦数不尽相同,有19弦,21弦,25弦。此墓出土的瑟首尾均有25个弦眼,应为25弦瑟。瑟的尾端浮雕有龙蛇的形象,侧板有彩绘的凤鸟图案。
瑟柱,又称瑟码,置于瑟面和弦间用于承弦调音。共出土1358枚,形式各异。